English

提高金融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1999-02-12 来源:光明日报 李早航 我有话说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对传统的金融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引发了其根本性的变革。进入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变革与创新不断涌动,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异彩纷呈,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推进,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尤其是电子、信息、通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及新的科学成果的开发应用,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变革和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1世纪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态势初见端倪,为我们勾勒21世纪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走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

第一,由111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已于1995年正式生效,为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服务贸易的全球有序开放做出了审慎的法律制度安排。可以预见,21世纪的国际金融必将是在全球高度开放的背景下运行的。第二,21世纪将是知识——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将是带动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龙头。在信息技术的直接推动和强力支持下,以通过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频道或因特网购物、上保险、交电话费、银行储蓄、结转帐等为主要内容的“网上银行”时代即将来临。第三,新的经济金融环境要求银行必须不断增强经营实力,通过合并来降低成本,优化业务和机构组合,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金融服务机构中超大规模的跨国银行,将成为21世纪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而在世界各国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超大规模的跨国银行,将在21世纪国际金融领域的发展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第四,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商业银行作为筹措资金的主要媒介地位进一步削弱,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投资主力地位的确立,传统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金融零售集团不断涌现。随着市场准入障碍的消除和自由竞争机制的引入,21世纪各类金融机构将重新确定它们的战略地位。第五,国际金融市场相继开放,金融国界正在逐渐消失,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也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已不再是某个国家内部事务。科学构建世纪金融体系和各国货币当局共同合作监管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将成为21世纪国际金融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不可否认,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广阔的运行空间,为中国金融业迎接21世纪的挑战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发展显现的趋势相比,还相差较远。21世纪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由世界经济一体化引发的金融服务全球开放对21世纪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领域中的国际化、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贸易总协定》为21世纪金融服务的全球开放做出了制度性安排。21世纪的中国金融业不可能脱离一个全球开放的国际环境而孤立运行。同时亚洲金融危机又提示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过早开放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很可能威胁该国的国家经济稳定与安全。21世纪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扩大开放与确保稳定的两难选择。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对传统的金融经营管理提出了挑战。加速发展的科技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一方面,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金融、通讯、商业、传媒进一步融合,产业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依存关系达到须臾不可分离的地步。网络对经济生活的深度渗透,使资本形态的实体运行朝着虚拟化方向转化。传统意义上金融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既已成为大企业生存的一般形态,企业与社会自然要求全球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服务方式、理念、手段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三是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对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要求。金融创新给传统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活力和持久繁荣,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对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安全提出挑战。国际资本的流动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对21世纪中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将如何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地位呢?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讲,其出路在于全面提高中国金融业的运行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这主要包括有序的开放战略,有效的金融监管和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金融微观主体。

21世纪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是否扩大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开放的问题。只有具备一个正确的开放战略和宽松的国际环境,21世纪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有益影响,不能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因噎废食,另一方面也应该对过早开放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性引起足够的认识,其关键就是要趋利避害。我国应顺应21世纪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抓住目前世界金融体系重构的大好时机,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利安排,制定渐进有序的金融服务开放战略,为21世纪中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有利地位和宽松的国际环境。

国际资本大规模的加速流动,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和金融服务全球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使21世纪中国金融监管面临着更大压力和挑战。不切实际地追求金融自由化,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控制,有可能让我们再尝亚洲金融危机的恶果。反过来,对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实行严格的监管与限制,可以有效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但又可能严重制约金融机构的创新精神和资本的快速流动,从而窒息整个金融产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未来的中国金融监管应不断适应当今世界金融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金融服务全球开放的进程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进一步研究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和高科技条件下的金融监管的新情况新形势,提出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对策和实践措施。

全面提高21世纪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需要有高度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微观主体强有力的支撑。没有充满生机活力和竞争能力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就不可能构成21世纪中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的微观基础。为实现全面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议大力吸收培育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加快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开发应用的步伐,变革传统的金融服务理念和手段,科学制定适应金融开放、全球竞争的生存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既要面向日趋激烈的国内竞争,又要为未来国际竞争做出准备。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金融服务必须从厂商导向转到用户导向,采用现代科技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重组业务结构,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内部潜力,改革内部管理系统,建立支持整体战略行动的利润与风险管理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